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2024-05-09 23:58

1. 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什么是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绿色经济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要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绿色经济一种全新的三位一体思想理论和发展体系。其中包括“效率、和谐、持续”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持续服务产业”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历史表明,绿色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新的经济结构,是更加效率、和谐、持续的增长方式,也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之后人类最高的社会形态,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全球共识和发展方向。毫无疑问,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目标,新的经济结构和新的发展方式,新的人本自然的理念替代了以人为本的旧理念,新的效率、和谐、持续的发展目标替代了传统的单一长目标,新的绿色经济结构替代传统的白色农业、黑色工业为主体的旧经济结构,新的效率、和谐、持续的增长方式替代了低效、冲突、不可持续的旧的增长方式,新的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也替代了传统社会。目前,绿色经济正以其强大的逻辑力量推动全球经济转变,发达国家普遍转向了绿色经济,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结构增长。

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2. 中国经济为何必须转型,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提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现实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绿色化。

中国人和自然的发展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必由之路。“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呼吁应充分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要多做表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

3. 如何推动绿色转型

亲,很高兴接到您的问题如何推动绿色转型,为您查询到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家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各级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地区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助到您。【摘要】
如何推动绿色转型【提问】
亲,很高兴接到您的问题如何推动绿色转型,为您查询到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家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各级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地区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助到您。【回答】
亲,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回答】

如何推动绿色转型

4. 什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5.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什么战略

亲亲您好,根据您的问题【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什么战略】为您做出以下解答:[开心][开心]全面节约。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回顾过去十年,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摘要】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什么战略【提问】
亲亲您好,根据您的问题【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什么战略】为您做出以下解答:[开心][开心]全面节约。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回顾过去十年,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回答】
以下相关拓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山海闽东、诗意栖居,福建省宁德市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宁德的探索实践生动表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代表表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奋进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回答】
还有问题吗?亲亲,可以具体讲讲吗?或者有什么想聊的吗?[微笑][微笑]【回答】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什么战略

6.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什么战略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尽快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决定着发展的成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

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论英雄,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绿色化、低碳化为显著特征的绿色转型,将通过技术进步、提升效能等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减少温室气体和对自然生态破坏,从而形成资源高效、排放较少、环境清洁、生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7.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一 绿色经济产生的背景  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标、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手段的一种平衡式经济,是绿色增长和绿色发展在各经济部门中的表现形式,是协调环境和发展问题所依靠的重要经济形态。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经济、金融、贸易、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环境投资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方面的贡献,并推动经济的“绿色化”,创造新的绿色工作机会,从而复苏和升级经济。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动力。  二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  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和我国当前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形势及战略目标是一致的,符合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制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策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建设的核心就是促进经济转型,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份额,提高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份额;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要淘汰落后产能,在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中实现清洁生产,对传统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还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大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实现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清洁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因此,从发展途径以及实现的目标看,发展绿色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  发展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加快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核心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创新生产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从绿色经济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看,不仅要加快建立更为清洁的、新的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以及更为清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到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贯穿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在客观和源头上有助于促进解决环境问题。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驱动因素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的政治意愿和战略方向  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二)发展绿色经济在中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  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1973年8月,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就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等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方针。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也实施了许多具体行动,如开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可持续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投资、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等等。这些行动和实践都蕴涵着绿色经济的基本内容,二者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同时这些行动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效果,“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4.29%。正是因为这些蕴涵绿色经济思想的行动和实践对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矫正和修补,为中国在经济繁荣期内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未来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四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阻碍和挑战  (一)“高投入、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惯性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追求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高投入、高增长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推动发展的主要模式,向依靠资本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尚不能完全转变的情况下,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惯性可能会使发展绿色经济、完成绿色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社会制度和条件不成熟  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对绿色经济还没有清楚和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被动地执行中央关于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令,没有主动地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绿色经济,以及实现绿色转型需要哪些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的调整与安排。此外,从环境治理结构看,尚未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保护公共治理结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经济综合决策的范围和程度非常有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和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三)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不足  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刺激方案中,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占5%,如果加上支持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中国在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绿色投资将达到14.5%。但是产业投资方面,无论是在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如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等方面,还是在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方面,目前还没有发布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在技术创新方面,根据地方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目前技术引进较多,自主研发创新普遍不足,特别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缺乏核心与长期竞争力。  五 我国未来绿色经济之路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实施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产业部门的“绿色化”,增加绿色就业的岗位;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绿色产业,尽快形成门类齐全、装备先进、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能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使用,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二)优化经济发展指标  我国承诺,到2020年力争做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很长时间以来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将循环经济中的单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总量控制等减量化指标;产品循环利用率、废弃物质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标;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资源化指标,纳入考察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中;以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使经济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三)积极加强制度建设  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加强对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和境外投资的引导;完善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生态补偿和绿色贸易政策;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组织制定环境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和相关指导意见,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改革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适当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有序推进环境立法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四)加强各级部门行政管理水平  各级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重视绿色领导力建设,把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战略发展层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强对跨区域综合性环境事务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绿色发展和生态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绿色发展负责。建立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环保部门依法负责、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环境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  (五)倡导公众绿色消费  发展绿色经济,必须重视可持续生产体系与可持续消费体系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为此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意义尤为重要。要以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重要手段,以政府绿色采购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有针对性的采购绿色产品,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采购绿色产品、节能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  (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加强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完善新闻发布和重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征集、分析环境舆情动态并积极应对。推进城镇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重点城市饮用水水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试行职业资格化管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识。扩大公众参与的透明度,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更持久、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七)积极开展绿色经济国际合作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环境保护的诸多问题,就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要加强绿色经济发展的对外交流,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二要与发达国家建立先进绿色技术的转让机制;三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经验与有关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共享。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应当把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助推器,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制定并实施鼓励绿色经济发展的贸易政策,促进各国绿色经济成长壮大。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8. 热点透视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你认为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人类对于自身发展的追求,主要是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改造自然界,不断拓展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来实现的,这就必然使得自然环境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追溯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发展过程,其与自然界的关系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崇拜自然阶段、征服自然阶段和协调自然阶段。
 
在人类社会早期的大约200万年间,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原始人群主要依靠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其生存资料,大自然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决定方面,在强大的自然环境面前,人类的影响力十分弱小,以至于对自然现象奉若神明,对自然界怀有恐惧与崇拜之情。尽管伴随着原始工具的使用,人类的生存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毫无疑问,当时人类采取的是对自然环境系统损害最小的生存方式,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弱小改变与自然界对人类生存具有强大制约作用,尚不致引起环境问题的发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表现为农业革命对环境的较大影响和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农业革命使人类从游牧时代过渡到农耕时代,农具的采用和定居社会使人类获得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人口得以增加,自然系统需要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大片森林、湿地夷为农田,使自然环境开始发生局部性或平面性的改变。由于人类的开发能力有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较强,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很明显,不足以对自然环境的安全构成威胁。然而,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用机器解放了人的劳动,而且使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人类的产业活动呈现出对自然界的疯狂征服状态,对自然环境产生全方位的、立体式的负效应,人类甚至“认为他们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自然界,他们情愿把自然界一般地看作分离的东西,可以或多或少无所顾忌地利用它们。”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地表、地下资源;另一方面,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丝毫不顾及这些废弃物不能被地球这样的封闭系统所处理的事实。在这一阶段,人类为了追求永无止境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对自然界的驾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似乎可以无限度地脱离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因此,现代工业社会既是一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道德及其匮乏的时代,它引发出严重的环境危机,诸如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匮乏和枯竭、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短缺、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等。
 
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酷事实,迫使人类不得不深刻反思和重新审度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界的影响和破坏,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人类进入到协调自然阶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年度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的绿色革命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21世纪被确定为绿色文明时代,其中,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也在得到不断推广。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绿色经济是在环境危机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中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它以传统产业活动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确定产业系统发展与环境系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前提下,将产业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环境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通过经济活动的生态化、绿色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