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币贬值将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而各国经常利用这一办法来防止国际收支逆差,为什么不对?

2024-05-10 02:46

1. 本币贬值将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而各国经常利用这一办法来防止国际收支逆差,为什么不对?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该国的商品或服务出口的外币价格将提高,进口货物或服务的货币价格降低,从而降低了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国际收入支赤字;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该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将出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可自动汇率变化调整,也就是说,当国际收支逆差的平衡,对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的货币贬值,推动赤字减少;而当支付国际收支当过剩,需求大于供给,为国家的货币,本币升值,促使贸易顺差下降。因此,在直接标价法,货币汇率和该国的净出口呈反向关系的变化。若汇价能真实地反映该国的经营状况,在汇率波动将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酒店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分别?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俄罗斯。由于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与美元,人民币和其他国家的货币决定成为被动的,即汇率不是中国的一个客观反映该国的经济关系,但只有国家的经济关系折射美。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偏离国际收支更加平衡。几大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历史,是与美元挂钩的国家的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日元也大幅下跌,而兑日元,美元相对升值的脸,东南亚国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钉住率,日元因此东南亚国家货币相对升值。由于这些国家和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被动升值的货币已经由于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和出口,如糟糕的是,国际收支东南亚国家的不平衡加剧了需求减少。产品查询来自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应显示其国际收支中的作用。在我国,分别与欧盟相比?美国?日本前6个月,汇率改革在2005年7月和八个月月贸易平衡,每月的平均汇率后,我们发现,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余额增加了汇率改革的波动,而大部分的一个月,而中增加人民币剩余价值的表现上升,以前的改革大于总体贸易顺差;中日关系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和汇率的情况类似;只有中美贸易关系,改革后出现了贸易顺差的汇率是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因此,汇率改革后,贸易顺差有所增加;从两个趋势,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很多个月来增加或减少跌倒的时候上升,而不是赤字,似乎同时根据新的汇率机制并不能反映外贸形势,并没有发挥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不过,有几点应该注意,首先,国际贸易的影响,有很多因素,不只是因为扩大贸易的平衡,相信汇率机制失败,例如,在中美贸易,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产品和美国的国内政策制定利率变化是难以解决发挥作用的贸易不平衡;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是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状况的客观反映;再次,对欧元人民币汇率和日元未能正确反映了中国和欧洲和日本,这两个地区的贸易情况是由于对美元汇率的影响较大,可以参照推断为我们的国家, “一篮子货币”的美元或美元是货币走高的正相关关系可能占了很大的比例。

本币贬值将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而各国经常利用这一办法来防止国际收支逆差,为什么不对?

2. 汇率下降,本币升值,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同时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

本币对外币的汇率上升 本币升值 会导致出口变少 进口增加

本币升值后,比如国外商人用美元换成人民币从中国购买商品,同样数量的美元换得的人民币就变少,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他买到的商品就少,所以出口下降。

如果本币贬值 则相反。 

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汇率是以直接标价表示的,也就是说以单位外币能够兑换到多少本币来表示的,称为直接标价法,在这种标价法下,汇率下降,就是单位外币兑换到的本币数下降,本币升值.
作为出口商品,在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后获得的外币兑换到的本币数下降,使企业的利润率下降或者没有利润甚至亏损,影响出口的积极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商品出口.
相反,在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单位外币的商品化费的本币数减少,降低了进口成本,使进口利润率上升,有利于进口.

3. 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贬值。但是为什么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还有,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1简单来说进口企业是用人民币换外国货物,而出口企业是用本国货物换外国货币,因此如果人民币贬值,同等的外国货物就需要更多的人民币,而同等的外国货币则能够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因此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2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本国汇率上升,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说明本国货币有盈余说明国际资本看好本国市场,这样会导致本国汇率上升

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贬值。但是为什么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还有,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4. 在实施外汇倾销时,为什么本国货币的贬值程度必须大于国内的通货膨胀程度?请举例

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必然会引起货币对国内也会贬值,从而导致国内物价的上涨。当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等于或大于货币贬值的程度时,出口商品的外销价格就会回升到甚至超过原先的价格,即货币贬值前的价格,因而使外汇倾销不能实行。比如:A国货币对B国汇率是1:150,现在A国货币贬值1/3,汇率变为1:100,原来A国1元的商品卖到B国的价格,按照B国货币计值,从150元降低到100元,当然会容易销售。但是,A国商品在本币贬值时,价格也会上涨,如果价格涨了1/3,那么,出口价格就丧失了价格优势。
另外,还有两个条件保障外汇倾销:一是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二是其他国家不同时采取另外的报复性措施。

5. 1.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外币汇率下降 2.本币汇率 外币汇率 是站在间接标价法的角度说的吗?

1、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支出增多,企业利润增多,生产积极性增大,经济增长,收入增多,消费增多。你说的以上这些都是对的。但财政收入一般不会减少,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进口增多,一般也是对的,但同时出口一般也会增加,出口增加外汇、出口减少外汇,因此对外币的需求不一定增多。由此,外币升值、本币贬值也是不一定的。
2、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两种标价方法形式不同、结果相同,站在啊种标价的角度说都是一样的。

1.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外币汇率下降 2.本币汇率 外币汇率 是站在间接标价法的角度说的吗?

6. 结合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趋势。 这是一个论述题,麻烦您了?

第一,一般认为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不太适用浮动汇率制,而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则较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第二,通常认为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适宜采用固定汇率制,而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第三,在全球化背景下,如果一国已经放松了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本国的限制,而且货币当局手中没有掌握足够的外汇储备数量,则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反之,则适宜采用固定汇率制。
(2)1994年,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我国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加了汇率弹性。
(3)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国确立的汇率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汇率制度改革中应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7. 本币汇率与外币汇率的升降对本国的影响。

本币汇率上升或外币汇率下降即人民币升值,有四大好处:
  第一,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人民币升值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你如果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说,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比以前更多的事。如果买进口车或其他进口产品,你会发现,它们的价格变得“便宜”了,从而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2004年,我国进口的成品油均价较2003年上涨了30.8%,钢材上涨了43.7%,铜材上涨了50.4%,铁矿石上涨了1倍多。进口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且会吞噬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使其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简单地说“不”,看似振奋人心,实则于事无补。因为这会不断恶化我国和它们的关系,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设置障碍。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但也有五大弊端
  第一,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别国同类产品价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由于激烈的国内竞争,使得出口企业不惜血本,竞相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人民币一旦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会使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以美元衡量的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负债结构调整。
   第五,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454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本币汇率下降或外币汇率上升即人民币贬值则反之

本币汇率与外币汇率的升降对本国的影响。

8.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经过了怎样的演进?如何评价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授权的国家货币金融管理当局或其他国家机关对外汇的收支、结算、买卖和使用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外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集中使用该国的外汇,防止外汇投机,限制资本的流入流出,稳定货币汇率,改善和平衡国际收支。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人民币汇率行成机制、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外汇交易管理制度、外汇风险管理制度。



一、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外汇管理制度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演变、改进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经历了汇率双轨期、汇率并轨期、汇率市场改革期三个阶段。

1.汇率双轨期(1978―1993),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采取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外汇留成办法、1980年10月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引进更多竞争机制、增加外汇储备、存在较少的外汇风险,缺乏外汇监管制度。

2.汇率并轨期(1994―2004),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外汇市场、取消对外国货币在中国境内的计价、结算和流通,提高居民用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可兑换,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的贸易日益增多,外汇管理局为适应形势需要,作出相应政策规定。

3.汇率市场改革期(2005至今),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新一轮改革:

(1)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和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改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摘要】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经过了怎样的演进?如何评价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授权的国家货币金融管理当局或其他国家机关对外汇的收支、结算、买卖和使用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外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集中使用该国的外汇,防止外汇投机,限制资本的流入流出,稳定货币汇率,改善和平衡国际收支。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人民币汇率行成机制、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外汇交易管理制度、外汇风险管理制度。



一、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



外汇管理制度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演变、改进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经历了汇率双轨期、汇率并轨期、汇率市场改革期三个阶段。

1.汇率双轨期(1978―1993),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采取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外汇留成办法、1980年10月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引进更多竞争机制、增加外汇储备、存在较少的外汇风险,缺乏外汇监管制度。

2.汇率并轨期(1994―2004),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外汇市场、取消对外国货币在中国境内的计价、结算和流通,提高居民用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可兑换,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的贸易日益增多,外汇管理局为适应形势需要,作出相应政策规定。

3.汇率市场改革期(2005至今),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新一轮改革:

(1)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和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改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回答】
调整汇率水平,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一次性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调整汇率基准价格和挂牌汇价体系。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为上下浮动0.3%;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到3%;扩大银行自行定价的权限,现汇和现钞买卖价在基准汇率上下1%~4%以内由银行自行决定,而且可以一日多价。

(2)调整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制度。截至2008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为18088.28亿美元,由于过多地用美元衡量外汇储备,加之美元兑人民币正在贬值,这一阶段已摆脱之前经济学家所谓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外汇储备政策,中国开始运用合理的手段,充分利用超额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要保持适度规模。

(3)不断完善外汇交易制度。增加交易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即期银行间外汇市场,将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扩大到所有银行;引进美元做市商制度,在银行间市场引进询价交易机制;引进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品种,开办远期和掉期外汇交易;实行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增加银行体系的总限额;调整银行汇价管理办法,扩大银行间市场非美元货币波幅,取消银行对客户非美元货币挂牌汇率浮动区间限制,扩大美元现汇与现钞买卖差价,允许一日多价等。【回答】
二、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绩效



1.汇率双轨期。改革开放使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进行国际贸易,引进外商投资,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主要部分。但是国家对外汇规定仍比较严格,汇率形成机制由政府和市场双方决定,以官方汇率为主。但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一固定汇率制,扩大了市场汇率的调节作用,表现在贸易和利用外资上,增长速度较快,波动幅度较大。

2.汇率并轨期。1994年中国对外汇管理制度进行了新改革,对汇率形成机制、个人和企业用汇政策、外汇市场等都有更加灵活规定,使贸易和投资加速增长。从以下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外汇体制变化使贸易和投资较上一阶段有较快增长。1994年贸易额达到2366.2亿美元,贸易额增长率达到20.9%;投资额为339.46亿美元,突破300亿美元,增长率为22.24%。1996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宣布中国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可自由兑换,实现投资者换汇的便利性,减少交易费用,以此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包括间接投资,1996年外商投资额为421.36亿美元,由于时滞的存在,其增长率为11.45%。加入WTO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一些相应政策促进中国贸易和投资发展。2004年贸易额为11574.4亿美元,增长率为35.7%。

3.汇率市场改革期。在总结以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及符合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中国在2005年又一次对外汇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使汇率灵活性加强,外汇市场更加完善。虽然2006年外商投资增长率仅为15.23%,但从整体规模上看,贸易和投资都在增长,2006年贸易额和投资额分别为17606.9和735.23亿美元。【回答】
三、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背景及影响因素



1.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背景

(1)国际环境变化。20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上整个汇率体系都随之作出调整,由固定汇率制开始向浮动汇率制转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各国先后调整原有政策以应对危机。2002年末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激增,由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上散布“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2003年进一步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2005年前后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又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逼迫人民币升值。

(2)国内环境变化。中国逐步放宽外汇管理,不断加强外汇市场建设,推广外汇市场工具,各项金融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仅由国家制定固定的汇率已不适合经济发展需求,1994年开始,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更加明显,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已不能体现市场的主动性,改变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具体影响因素

正如诺斯所言:“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只有当这一条件得到满足时,我们才可望发现在一个社会内改变现有制度和产权结构的企图。”[1]外汇管理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在于变迁主体对制度创新利益的追求。

(1)外汇交易费用。汇率双轨期,官方汇率干扰市场汇率有效发挥,带来经济活动扭曲和配置失当,产生管理费用。银行结售汇制阻碍外汇流动性和可得性,影响个人和企业用汇,并且容易引发外汇黑市猖獗。【回答】
 (2)博弈参与者进行博弈。在汇率双轨期和并轨期,中国新外汇管理制度的产生是参与者重复博弈的结果。外汇管理制度的博弈参与者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及其分局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先制定新外汇管理制度,一段时间实践,根据博弈学习理论,进出口企业个人等其他博弈参与者认为新制度会给自己带来一定收益,他们选择合作博弈。到汇率市场化阶段,进出口企业、个人不再满足被动地接受博弈的结果,政府也相应的考虑到他们的需求,他们开始参与到博弈中去。

【回答】
(3)意识形态变化。知识发展方式会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使中国意识到汇率制度需要由固定汇率制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传统意识认外汇储备存在“衣柜效应”,安全系数越高,但现阶段过多的外汇储备导致外汇占款过多,易压迫人民币升值,引发通货膨胀、中国意识到对外汇市场的管理应由原来只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外汇业务,改为现在多种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可进行外汇业务、意识到随着市场的开放,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外汇风险,相应的抵制风险制度也应出现,目前中国有多种规避外汇风险的手段,如货币远期合同、货币期权期货合同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