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长江发现了多少只白鳍豚?

2024-05-09 03:57

1. 2020年长江发现了多少只白鳍豚?

2020年没有发现。最近的一次官方报道的发现白鳍豚在2017年。
2017年5月14日早上9:5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官方微博发消息称,14日早晨6:30,绿发会白鱀豚科考队在长江芜湖段“中华白鱀豚保护地”目击、拍摄、记录到两头疑似白鳍豚。
14日中午,中国绿发会白鳍豚科考队工作组工作人员苏菲向澎湃新闻还原了整个发现过程:5月14日上午五点五十八分,科考队开启了考察取证工作。
起初,科考队员发现了江豚越出江面的情景,随即摄像拍照跟随江豚“而上”,随着江豚两三个,四五个一群的情景多次出现,科考队员当机立断的登上小型快艇,贴近拍摄。

扩展资料
白鳍豚这极为珍贵的物种的命运却令人痛心。2010年8月8日,英国《生物学通讯(Biology Letter)》发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六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英国《独立报》在援引该报道时称,专家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
事实上,白鳍豚的数量在20年的时间里减少得非常严重。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早期,长江中下游尚有400多头白鳍豚,90年代中期只剩100多头,1997年再次考察的时候,已经只发现了17头。造成如此局面的重要因素就是人类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南海网-专家称白鳍豚已功能性灭绝 人类活动是元凶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白鱀豚疑似重现长江 已“功能性灭绝”十年

2020年长江发现了多少只白鳍豚?

2. 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一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2006年科学家沿长江专门调查白鳍豚的数量,结果连一

     栖息环境被破坏(或环境污染、或滥捕滥杀)  分解者         试题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发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生产者---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所以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 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一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2006年科学家沿长江专门调查白鳍豚的数量,结果连一

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或滥捕滥杀,是栖息环境被破坏,导致白鳍豚不能生存而濒临灭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分解死的动植物遗体获得能量来生活,被称为这些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答案为:栖息环境被破坏(或环境污染、或滥捕滥杀);分解者.

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一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2006年科学家沿长江专门调查白鳍豚的数量,结果连一

4. 长江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条曾供养过两种哺乳动物(白鳍豚和江豚)的淡水河,2007 年8月8日,科学家宣布白鳍

(1)“功能性灭绝”是指某动物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数量,但其数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其繁殖,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注定会绝灭.由此可见,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江膝种群密度的调査,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保护江豚这种濒危动物,比较合适的保护方法是迁地保护.(3)白鳍豚和江豚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已知鲢鱼可被乌鱼捕食,鲢鱼和乌鱼都可被白鳍豚捕食.若长江中仍存在白鳍豚和江豚两种哺乳动物,仅考虑由鲢鱼、乌鱼、江豚、白鳍豚四种动物构成的食物网,则向长江内投放大量乌鱼,则白鳍豚的食物增加,理论上在较短时间内可导致该食物网中白鳍豚数量增加;但鲢鱼的天敌增加,数量减少.故答案为:(1)种群(2)标志重捕    迁地保护(易地保护,或答到迁地保护的具体方法,或答到“在就地保护的同时配合迁地保护”等都行)(3)竞争       白鳍豚       鲢鱼

5.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惜水生哺乳动物,从2006年六月国科考队沿长江3436公里寻找后,至今未发现白鳍豚.其

观察法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有时需要进行测量;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题干中沿长江寻找白鳍豚的方法属于调查法.故选:B.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惜水生哺乳动物,从2006年六月国科考队沿长江3436公里寻找后,至今未发现白鳍豚.其

6.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惜水生哺乳动物,从2006年六月国科考队沿长江3436公里寻找后,至今未发现白鳍豚.其

    观察法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有时需要进行测量;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题干中沿长江寻找白鳍豚的方法属于调查法.故选:B.   

7. 白鳍豚,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鳍豚是鲸类家

(1)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的珍稀动物,生活在水中,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2)白鳍豚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人类的行为是白鳍豚灭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大肆捕杀,其次是近些年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白鳍豚濒危绝迹越来越少白鳍豚;(3)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喙豚科,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水域;(4)白鳍豚濒危的症结在于人类粗放利用长江资源和不合理干预长江水系生态系统,根本出路在于改进这种粗放利用和不合理干预,1、停止实施以任何理由继续从长江里捕捉白鳍豚的计划,即便是科学研究也应不予批准.白鳍豚研究晚几年对科学事业没有影响,但长江中再多捕捉1头白鳍豚,对其保护会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白鳍豚最有效的措施.故答案为:(1)不是;哺乳;(2)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鳍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3)白鳍豚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白鳍豚最有效的措施.

白鳍豚,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鳍豚是鲸类家

8. 功能性灭绝的白鱀豚重现长江是真的吗?

5月14日一共有三名科考队员拍摄到疑似白暨豚的影像。对于其中一名队员拍摄到的视频,专家们首先用肉眼识别判断,然后又使用计算机对图像放大,在视频画面中发现是江豚。但对于其他两名科考队员拍摄的视频,专家们尚在分析研判中。




截至澎湃新闻发稿前,“疑似白鱀豚”事件未有新的消息传出。
张先锋表示,无论这次是否发现白鱀豚,中国绿发会组织的此次考察,引起了社会对长江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也再次引起了社会对白鱀豚和江豚的关注,其意义已远远超过发现白鱀豚本身。




张先锋举例说,10多头江豚组成的群体,多年前,在长江干流还不罕见,现在,在干流却难得一见。但从视频画面中看,豚群附近,大型运输船只较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该江段的观察、保护,应该对过往船只予以警示,避免船只伤及江豚。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1997年,农业部曾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白鱀豚普查,34艘考察船在从宜昌到上海之间的江段中发现了13头白鱀豚。1998年,14艘考察船便只能找到4头白鱀豚。2006年底,一支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曾开展过为期一个半月的长江白鱀豚考察工作,却一无所获。




虽然早在2006年,中国就宣布白鱀豚已经“功能性灭绝”,张先锋解释说,白鱀豚“功能性灭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白鱀豚这个曾经处于长江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顶端、食物链末端的大型动物,已经失去了其在长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二是它已经丧失自我繁衍后代的能力。但11年过去了,并未宣布白鱀豚已经灭绝。




“就是说,现在即使在野外发现零星的个体,也不足为奇;即使发现零星的白鱀豚个体,也不会改变其‘功能性灭绝’的命运,”张先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