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创新周已经结束了吗?

2024-05-10 02:35

1. 未来教育创新周已经结束了吗?

近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 “未来教育创新周”落下帷幕。一周以来,200多位专家和来自全国1000多所各类学校的8000多名校长、教师和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创新未来”的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据了解,本次创新周旨在瞄准创新实践、搭建创新平台,共建创新教育。历时七天,成立了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学术委员会,发布了包括中国教育投资基金投资基金子基金—产教融合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2020)”、西南康旅产教联盟在内的众多创新项目。

同时,创新周还将目光聚焦在当下的热门话题上。在“百校工程”政产学研大数据服务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提到,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数据产业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挖掘数据价值,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

希望未来所有人都能够把教育创新思想共识化为具体行动,携手多方开启推动未来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未来教育创新周已经结束了吗?

2. 面向未来,我们如何为孩子提供创新教育

语文作为“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作用显得非常突出。 小学语文教师要一切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体作用小学语文作为“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作用显得非常突出。 小学语文教师要一切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孩子们有了疑问才会有效思考问题,才会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一位著名哲学家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是发现者、挖掘者和探究者的本源需要。 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孩子们很少积极参与,而是被动接受;少自主意识,多依赖心理。 孩子们被束缚于老师、教科书和课堂环境之中,不敢超越半步,创新性受到限制和压抑。 因此,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孩子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鼓励孩子们勇于质疑,积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努力创设课堂情境,让孩子们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积极转变,这样有利于发展孩子们的创新个性。1.批判性质疑一位教育家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要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原有的学习方法或答案,不随便认同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种思维更具创新性。 它敢于摆脱思维定势,摆脱习惯和经验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孩子们的探究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展现自己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为孩子们提供独立思考空间和时间。 通过具体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获得有效的评判观点和意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这样才有助于孩子们获得真知。例如当我们给孩子们出选择试题时,题一给出,大部分孩子就会马上做出反应,说出正确答案。 如果打破常规,进一步暗示孩子们此题答案可能多项, 并引导孩子们对所给选项提出批判性质疑,许多孩子就会很快发现其他正确答案。 此时孩子们肯定兴趣盎然,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质疑思维一旦形成, 孩子们在实际学习语文时就会尽可能地避免原来的思维定势,缜密思考,周全考虑。2.探究性质疑勤学好问、勇于探究固然重要,但绝不能至此止步不前,停留在获得初步探索的阶段, 而是要让孩子们对已了解的事物继续探究,永不自封,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利用孩子们好奇的心理特点,有效运用教科书里现成的素材将孩子们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进而提出探究性问题。 这才是创新个性的真正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和引导,并使其有效培养。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孩子们具有好与人交往、想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所以要有计划地组织孩子们探究, 为孩子们提供思维迸溅火花的环境,为他们的合作搭建更宽阔的舞台。 孩子们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创新,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形式多样、目标明确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孩子们的创新个性。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问多解是培养孩子们横向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 是训练孩子们拓展思路的重要手段, 也是发展孩子们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 孩子们在小组合作时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情况,由于孩子们的相互启发,思维进行了有效集中和发散。 教育心理学认为发散思维和创新力有着重要联系, 能够使孩子们思维灵活,思路多样;而集中式思维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思维效果,是孩子们学习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对孩子们发散思维的培养, 这样孩子们对语言知识的有效运用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还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孩子对问题都要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这样才会得到多样有效的回答,才能提高问题的实用性和学习效率。2.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孩子们生之俱来就有两件宝,那就是双手和大脑。 手和脑有效结合,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如果组织孩子们小组合作,就有利于发挥孩子们的长处。 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之间是相互启发和互动的,思维由发散到集中,每个孩子的思维在小组的氛围中得到发展,这样孩子们之间相互补充、启发、提高,进而取得事半功效的学习效果, 让每个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手脑并用,更是提高他们创新力的重要方法。例如在低年级, 孩子们对看图写作一般感到很困难,如果孩子们掌握基本语句表达, 再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准备,这时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并有效发挥各自的优势,在

3. 面向未来的教育

     认知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以“教育资源”、“家庭教育”为故事梗概的印度片《起跑线》在豆瓣上被炒到了8分以上,很多父母表示很有共鸣。确实,父母们都想将孩子往“精英路上”培养,在孩子身上的投资也毫不吝啬。市面上,关于家庭教育、早教机构、育儿书籍等教育类的产品不在少数。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产品适合孩子、上万块的课程,又值不值得呢?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的作者魏坤琳,人称Dr.魏、“叨叨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控制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脑的工作方式。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入选青年长江学者。《最强大脑》节目“科学判官”。其最近推出了首部育儿著作《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讲述如何把最新脑科学知识应用到育儿中,真正做到科学养育。竟然长舒了一口气——原来很多问题来自于,孩子大脑发育程度与父母的期望不匹配。
  
         大脑发展不光是重量上的变化,也不光是脑细胞数目的增加,最关键的是神经元之间建立的连接,连接的部位叫“突触”。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交换信息。宝宝刚出生时,大脑里突触的数目非常少。在生命的第一年,在新鲜刺激的作用下,神经元以每秒700-1000个的惊人速度建立着新的链接,3岁时连接的数目甚至超过了成年人。一旦某个突触成功参与大脑某个功能的运作,它就会受到强化;相反,没有用到的突触就会变弱,最终被剪裁掉。
  
         神经元连接和修剪的过程,就是塑造孩子大脑的过程,后天的学习与经验对于这样的修剪过程非常重要,特别是孩子在0-6岁早期发育时。孩子的早期经验及其在幼年时期获得的教育,将影响他的一生。
  
        全书也正是基于大脑发育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了一套儿童教育体系: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和创意脑。用作者的话说:“这个体系,基于脑认知科学,是询证导向,而非经验主义导向;以家庭为单位,而非单单教育孩子;侧重培养孩子的底层核心能力,而非传统的科学能力。”
  
        接下来对五大脑计划做一个概述:
  
 1、智力脑
  
  
        智力脑主张,有效提升孩子智力的最基本方法,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刺激,让孩子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和经历,从而让孩子的大脑得到足够的刺激。书中也非常详尽地阐述了如何为孩子提供丰富刺激。
  
  
 
                                          
 
  
  
 我在这一部分中,有两个地方最受益:
  
  一是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比认识事物本身更重要。前者就像教会孩子绘制地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之后,他会慢慢把所有学到的只是连接起来,地图越画越大,越画越详细。
  
 二是孩子不能长时间专注很正常,但专注力可以培养。步骤有三:有明确的目标;难度与其能力相匹配;父母要给及时且具体的反馈。专注力培养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顺利进入心流状态,全神贯注在当前任务。
  
 同时,作者还从大脑的科学发育角度,对右脑开发、照片记忆、一万小时训练等进行了辟谣。
  
 2、情绪脑
  
  
        情绪脑主张,孩子情绪脑比理智脑发育得快,20岁之前,孩子的情绪脑还没有发育成熟,理智还没办法非常好地控制情绪,无法抑制冲动。
  
  
        解决的关键,在于在孩子还不足以用理智脑控制情绪脑时,父母担负起孩子理智脑的功能,帮他在情绪脑和理智脑间建立联结。
  
       孩子撒泼打滚情绪失控,父母经常会深深自责,或者干脆一起歇斯底里。但如果我们懂得孩子情绪失控的背后原因,我们就会放弃自责,而是想去抱抱无助的孩子,欣然地接纳他的“没长大”。
  
       同时,我们还会懂得引导他认识并理解情绪,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会反思自己,同时体验他人的感受,由此帮助他让情绪脑和理智脑整合地更好。
  
 当然,最初很可能会失败,一次、两次、三次……但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给足耐心,慢慢陪伴他成长。
  
 
                                          
 3、运动脑
  
         运动脑主张,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这个运动,包含身体所有部位的任何动作,有刚出生时宝宝学走路,也有孩子们的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有氧运动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其大脑发展很有裨益。
  
 运动应该是五大板块中孩子天生就最爱的项目了,玩沙子、爬楼梯、到大自然里嬉戏、亲子游、打篮球、骑各种车(平衡车、溜溜车、滑板车、带辅助轮的自行车等),在孩子玩这些项目时,我们只需要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尽情探索就好啦!
  
 
                                          
 
  
  
 
  
  
 4、语言脑
  
         语言脑主张,通过亲子阅读、互动阅读、自主阅读等方式,让孩子在中文、英文、古诗和识字中快乐学习与成长,养成对阅读、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将一生受益。
  
        记得带孩子最初的阅读,是我一边讲故事一边使出浑身解数演出来,逗得她哈哈大笑,到后来他可以简单读有字绘本了,我就抱着他用手指字,一个字一个字读。当然,她最初是爱看图不爱看字的,但不管她翻哪,我都会跟着读哪,慢慢地她会注意到我在指着字,也就对认字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从孩子3岁左右就开始自己阅读了。大量的输入为日后的输出做充足的准备。
  
 
                                          
 
  
  
 5、创意脑
  
         创意脑主张,陪孩子玩发散性思维游戏和联想发思维游戏,这些游戏能和想象力结合起来一起玩,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书中还具体阐述了怎样用音乐(+节拍)、美术(+涂鸦)等引导孩子进行“创造”,让他感受创造和艺术之美。
  
 
                                          
 
  
  
         大脑掌控着未来,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够好,是他真的没长大。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掌握大脑发育的科学规律并加以运用。如此以往,在育儿路上我们才会更从容淡定,孩子也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面向未来的教育